4位参加长征的漳州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1932年4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苏区红军攻克漳州后,这首歌谣传唱在漳州各地的大街小巷
出征九百人 会师仅数十
参加中央红军的闽南青年有900多人,分别加入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宣告结束。而漳籍子弟兵绝大部分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到会师时,闽南籍子弟兵仅有数十人,而漳籍子弟兵则更少。长征的艰苦卓绝,由此可见。
苏静 红军过草地时的开路先锋之一
苏静(1910-1997),曾用名苏孝顺,龙海海澄人。1932年4月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长征事迹:
苏静早年赴缅甸谋生,1932年回国参加海澄县红军游击队,同年转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苏静带领侦察部队负责在前方侦察敌情和勘查行军路线,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史料记载,聂荣臻元帅曾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苏静:“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红一方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奉命为开路先锋。当时的军团长为林彪,政委是聂荣臻,苏静虽是军团的一个小小侦察参谋,却是先锋中的先锋。
红军进行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情报侦察至关重要,一招不慎,就会有全盘皆输之虞。当时,每到一地大部队都宿营休整了,苏静还得带着侦察员到前方探路,做好次日行军路线方案、选好下一站宿营地,然后精心绘制成行军路线战略图,经军团长审阅后油印下发各部队。当这一切工作完成后,已是下半夜了,苏静睡不上几小时,就又必须随部队出发。整个长征过程中,他几乎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长征途中,苏静为中央红军绘制的路线图达数百张之多,现在仍有数张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这都是见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踏遍大江南北,历经千辛万苦的珍贵史料。
高捷成(1909―1943),福建漳州人。冀南银行首任总经理,新中国晋冀鲁豫边区金融事业的奠基人。1943年5月,在河北内埕县白鹿角村遭遇日军,在突围中为救战友而壮烈牺牲。2014年9月,入选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长征事迹:
高捷成出生于漳州一户小手工业者家庭。1927年,他考取厦门大学经济系,之后回漳在百川银庄工作。在苦寻革命道路的时候,高捷成结识了闽南红军游击队支队长王占春。为了帮助闽南游击队解决给养问题,他把薪金的大部分和投资经营房屋买卖的利润都送到了游击队。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高捷成主动帮助红军开展筹款、理财、算账,筹集了近百万银元。5月底,高捷成随中央红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临行前,他托人给家里人留下一封信,写道:“我不是弃家不顾,这是救国抗战,为国牺牲的立志,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
到瑞金不久,高捷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队长、教育科长、会计科长、总务处长等职,帮助毛泽民草拟经济计划,筹划银行组织工作,并首创红军会计工作制度。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高捷成随军经历长征,冲破敌人的层层追堵,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
1937年4月,他曾抽空给漳州老家亲人写了一封信,畅诉他在长征中的艰难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心。他写道:“离漳倏忽于今已有六年了。在这六年中,东奔西波,南北驰骋,历尽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之危亡,志向所驱,海浪风波,在所难阻碍。”
苏精诚 忍着饥饿,将青稞炒面分战友
苏精诚(1915-1941),龙海东泗乡虎渡村人。1932年5月参加中央红军。1937年9月参加平型关战役。1938年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在山西省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2014年9月,入选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长征事迹:
苏精诚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高小毕业后先后进入漳州建省立龙溪工业学校和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就读。在厦门求学期间,苏精诚、苏静、苏梦梅三个同乡好友,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4月,毛泽东亲自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并动员群众参加红军。苏精诚得知消息后,立即与苏静讨论决定回海澄县参加红军。5月下旬,苏精诚参加中央红军,随军撤离漳州回师中央苏区,先后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员、宣传队长,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紧张、艰苦的长征中,苏精诚深入前沿阵地向敌军喊话,展开政治攻势,做瓦解敌军的工作。在草地行军中,苏精诚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忍着饥饿,将自己省下来的青稞炒面分给断食的伤病战友吃。苏精诚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对同志们的热心帮助赢得了部队上下的高度评价。不管是军团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领导,还是战士们,都直夸苏精诚,说他是一个模范忠诚的好战士。
李兆炳 长征路上的“宣传员”
李兆炳(1909-1992),漳州市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长征事迹:
1932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后,李兆炳参加了宣传工作。因当时红军大部分来自湘赣,与福建人语言不通,他就为红军当翻译。同年5月,李兆炳参加红军,被编入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四军。1933年,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
1934年10月,李兆炳随红一军团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参加长征。在红军四渡赤水后,李兆炳遇敌机轰炸,一块弹片滞留肺部一直未取出。有人提出把他留在百姓家养伤,他坚决不肯,表示死也要死在红军里。1935年底,李兆炳又患了伤寒,身体更加虚弱,但仍然坚持做好政治宣传工作。不论是战场上,还是行军中、宿营时,他总是会运用写标语、发传单、画漫画、说快板、唱歌、编短剧等多种方法方式,发挥部队战时政治文化宣传鼓动工作的作用。
致敬无名英雄
此碑有名,它唤革命烈士纪念碑,观其名,而知其意。
此碑有铭,它镌刻着一段段壮烈感人的英雄赞歌,响彻大江南北。
此碑“无名”,它承载着众多漳州子弟的红色梦,他们在漫漫长征革命路上只来得及留下青春和热血,却未曾留下姓名。
红军长征二万五,英雄史诗永流传。“史诗”中,活跃着漳州子弟的身影,故事的主角,不仅仅有家喻户晓的“大人物”,更多的是那些拥有一颗赤诚爱国心的普通人。
在方寸的版面间,我们不吝笔墨地展示出一位位“大人物”的风采,也应该为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小人物”,留下一个角落。正因他们的存在,故事才显得更为动人精彩。
他们是工人、农民、教师、学生……
他们心怀家国,诠释忠义。
他们果敢无畏。翻雪山,过草地,面对恶劣环境,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以炮为枕,坚定信念,咬紧牙关,克服困难,艰难前进,不曾停下脚步。
他们爱拼敢赢。枪林弹雨在身边,生死就在一瞬间,他们勇敢地与敌人战斗,渡湘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魂断长征路,忠骨埋他乡,英雄本无名,无名胜有名。
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们应当识英雄、重英雄,不断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写下新篇章,创下新辉煌。
⊙奕斌
微信号mnrbwx
闽南日报社要闻部
本期编辑@林堃 朱俊辉 程琳
【新朋友】 点击顶部蓝色字“闽南日报”关注【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更多人